凡人歌·青岛故事丨手足情深,平度七旬老人33年如一日照顾兄长

大众报业·齐鲁壹点 昨天15:42
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宋祖锋 通讯员 舒晗 李扬

青岛平度市蓼兰镇陈家管区马二丘村73岁的村民王守安,用33年光阴、12000多个日夜的坚守,悉心照料着智力障碍的兄长。他倾尽心力,无怨无悔,以半生的执着与拳拳真心,生动诠释了手足情深,为胞兄撑起了一片生命的晴空,也温暖了时光长河。

日前,在青岛平度市蓼兰镇陈家管区马二丘村,73岁的王守安躬着微驼的脊背,专注地为76岁的兄长王守祝擦拭身体。父母先后离世后,照顾因幼年高烧导致智力残疾、终身未婚的兄长王守祝的重担,便沉沉地落在了王守安肩上。面对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兄长,王守安毫不犹豫,决意将哥哥接回自己家中。“我们是亲兄弟,我不会扔下他不管。”王守安说。

但妻子王瑞青起初并不情愿,家中尚有幼女,生活本已艰辛,不想再增加负担。“一开始我不愿意,得养他一辈子,我当然会这么想,不想养他一辈子。但让他在街上,人家看不起咱,他就在家跟我商量。我说,好,那接来家吧。就这么接来家三十多年了。”王守安的妻子王瑞青说道。

从此,三十三载风雨同舟。提及妻子的转变与付出,王守安眼中闪着真挚的光:“她这么支持我,我从心里觉得真感激。作为兄弟媳妇,对大伯哥如此尽心,我是真感激她!”

妻子的支持是王守安最大的动力。三十年间,王守安除了外出务工,几乎与哥哥同吃同住,每天为哥哥擦洗、喂药、翻身、按摩止痛等,妻子王瑞青则承担起一家人的外出采买、一日三餐,这些琐碎繁重的日常,填满了夫妇俩的每寸光阴。

岁月的痕迹不仅刻在王守安微驼的背上,也悄然改变着哥哥的状态,在弟弟一家人关爱的滋养下,王守祝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,从最初经常病情发作折腾人,变得愈发平静,看着哥哥如今的状态,王守安夫妻俩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。“我想着只要我能动弹,我就照顾他一生,这是我的理想,这是亲兄弟,我这一辈子不能把他扔了。”王守安说。

责任编辑:管慧晓

AI小壹

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,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~

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
进入小程序
我要报料
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