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个受害者奋力维权的故事。2022年7月,吴女士的微信突然出现很多添加好友的申请,有两人给她发来“ 开房 ”邀请。一名大三男生提醒她,有人在国外的社交软件上发布她的 色情 邀请信息。明白自己被造黄谣后,吴女士花了近一年时间,才找到“造黄谣”者——1993年出生的黄某。
在警方调解下, 黄某 愿意赔偿吴女士20万元,但未按期履约。无奈之下,吴女士起诉黄某,一、二审法院均 判 黄某公开道歉并赔偿20万元,但黄某依然没有执行判决。最新消息是,黄某已被司法拘留15天。
或许,很多人不理解,吴女士在维权问题上,为何表现得如此毅然决然。据报道,她像福尔摩斯般去查找 造黄谣者 的身份,通过7个月的“钓鱼”,用合法手段获取对方的身份信息,接着是报警、调解、起诉、申请执行等“连续回击”。回看“教科书式”维权的过程,就像是一场持续了3年的艰苦斗争。 如果站在吴女士的角度,其实也不难体味,作为受害者的 出离 愤怒。事发后,伴随 黄谣 而来的,还有更多的身边谣言。人言可畏,吴女士在重压之下出现情绪崩溃,开始失眠、掉发,直至影响工作和家庭,重度抑郁,离婚没了孩子抚养权,失去高薪工作,房子被法拍,人生如同“过山车”。
如果不找出幕后黑手,不让侵权者受到惩罚,无辜的她,又如何慰藉内心的创伤? 如今, 造黄谣者 被揪出,并被法院判赔20万元,这是违法者理所应当付出的代价。一、二审法院的判决,以及15天的司法拘留,给当事人以震慑和教育,也释放出严惩侵权者、保护受害者的强烈讯号。
但不无遗憾的是,在这场维权的激烈战斗中,她就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“孤勇者”。诚然, 权利 需要斗争,作为受害者,需要在 权利 受到侵害之际,勇敢地站出来,大胆运用法律,申索权益、打击不法,然而“一个人的战斗”,也是一个人的“不堪承受之重”。
以吴女士为例,辛苦维权3年,遇到了取证难、执行难等一道道关口,每一关均殊为不易。 造谣者躲在网线的背后,轻轻松松就能让无辜的人被污水浇透,工作和生活被毁,而一个遍体鳞伤的受害者,却还要花费百倍的精力去维权。老实说,这并不公平,绝不合理 。
从法律上讲,对付造黄谣者的武器,并非只有赔偿、道歉。2020年发生在杭州的取快递女子被造谣“出轨”事件,郎某与何某捏造了暧昧微信聊天内容,并将摄录的受害者视频和捏造内容截图发至微信群。最后,两人因犯诽谤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,缓刑2年,由此表明了司法机关的坚决态度。 “造谣不像被刀子捅伤能看到伤口,心被捅了伤口是看不见的。” 受害者的独白,应当被共情和共鸣,她们的痛苦,不应被忽视 。
无论这起案件,还是其他案件,从平台到有关职能部门应为受害者撑腰打气,携手给造黄谣者以更沉重的打击,也唯有如此,才能让那些 无耻 至极的段子手知敬畏、存戒惧、有收敛。
(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柳宇霆)
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
移动端评论
暂无评论